双非大学最新排名榜:燕山大学在全国排名第62名,跃居排名榜第一;扬州大学第2,首都医科大学第3,福建师范大学第4,上海理工大学第5,浙江工业大学第6,江苏大学第7,河北大学第8,浙江师范大学第9,南京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并列第10。

国内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数量在全国大学中相对来讲只占据了很小的比例,目前仅有147双一流大学,更多的大学还是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也就是我们常说“双非”大学,正是这些大学的存在才能让更多的同学拥有上大学的机会。
其实,双非院校中也有不少实力强劲、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它们虽然未列入985、211行列,但实力与影响力却不容小觑。下面就带你来看一看2024年双非大学排行榜百强名单,看一看你心目中大学排名多少?
中国双非大学排名100强一览表(2024最新)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 62 | 燕山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6 | 扬州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9 | 首都医科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70 | 福建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3 | 上海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5 | 浙江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7 | 江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8 | 河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0 | 浙江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3 | 南京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3 | 南方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4 | 武汉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6 | 深圳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0 | 齐鲁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1 | 河南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1 | 广东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4 | 福建农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5 | 东北财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99 | 山东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0 | 黑龙江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1 | 中国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2 | 昆明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2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06 | 湖南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7 | 西安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8 | 北京语言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09 | 浙江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9 | 西北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1 | 江西财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12 | 重庆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3 | 华侨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4 | 河北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4 | 河南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6 | 浙江工商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6 | 山东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广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安徽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天津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0 | 长沙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1 | 山东财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1 | 江西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1 | 山西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2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4 | 山东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6 | 华东政法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7 | 长江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8 | 湖北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8 | 三峡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8 | 云南民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28 | 北京电影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32 | 中南民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32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2 | 上海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4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5 | 青岛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6 | 汕头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37 | 武汉纺织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7 | 河北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7 | 西南政法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38 | 江西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8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9 | 东莞理工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39 | 杭州师范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39 | 四川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40 | 东北电力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40 | 湖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40 | 陕西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40 | 沈阳农业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40 | 江苏师范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44 | 安徽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45 | 济南大学 | 3★ | 区域—流大学 |
| 146 | 重庆邮电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47 | 天津科技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48 | 武汉轻工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48 | 温州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50 | 河南理工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50 | 兰州交通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52 | 青岛科技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53 | 北京工商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53 | 安徽医科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54 | 天津财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55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55 | 广西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57 | 温州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58 | 河南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59 | 兰州理工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59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59 | 南通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62 | 甘肃农业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62 | 桂林理工大学 | 3★ | 区域—流大学 |
| 16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65 | 西安科技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66 | 西南民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67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68 | 浙江农林大学 | 3★ | 区域—流大学 |
| 168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69 | 沈阳工业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69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在上面的双非大学排名榜一览表中,有20所非“双一流”高校跻身全国百强。虽不是“双一流”名校,但它们的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乃至国际竞争力,同样堪登顶流!
NO.1、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在河北省大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一所双非大学,已经有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前10%,实力非常强。
今天的燕山大学,虽然还不是双一流大学,但是全国的最新排名已经是第62名,非常靠前。

NO.2、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作为江苏的重点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通过长时间的发展走到了现在的位置。扬大现在的整体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在多个学科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很有机会进入双一流。

NO.3、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其实力不输国内任何一所医科大学,从第四轮学科评估来看,首都医科大学共有11个学科上榜,其中有2个A类学科,6个B类学科,3个C类学科,学校第四轮学科评估整体表现突出。

NO.4、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在历年教育部的学科排名中,有几个专业如美术、音乐、体育、文学、地理等排名非常靠前,甚至远超某些985、211,说明了师大在这些科目上的单科实力。

NO.5、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有“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称,学校设有60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光学工程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