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985大学排名2024最新排名榜前十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全国排名32)、北京科技大学(全国排名34)、武汉理工大学(全国排名35)、西南大学(全国排名36)、南京理工大学(全国排名37)、暨南大学(全国排名38)、苏州大学(全国排名39)、北京交通大学(全国排名40)、华东理工大学(全国排名41)、华中农业大学(全国排名42)。

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985、211大学向来是最向往的梦校,可惜名额太少,门槛太高。而在国内3000所高校中,绝大多数属于"非985非211"院校。这些学校虽然缺乏顶尖大学的光环,但教学质量同样不容小觑,也是大多数考生报考的现实选择。
那么哪些大学是2024年中国非985工程大学排名最高、办学水平最高的大学?下面赶考猫高考网整理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排名数据,给大家分享2024年非985大学排行榜百强名单(最新),看一看你心目中大学排名多少?
非985大学排名2024最新排名榜(一览表)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 32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 34 | 北京科技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35 | 武汉理工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36 | 西南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37 | 南京理工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38 | 暨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39 | 苏州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40 | 北京交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41 | 华东理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42 | 华中农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4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44 | 南京农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46 | 北京邮电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47 | 南昌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47 | 华中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48 | 华南农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4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0 | 江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1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51 | 南京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3 | 上海财经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54 | 合肥工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5 | 北京化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5 | 湖南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6 | 南方科技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6 | 西南交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8 | 郑州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8 | 东北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9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9 | 华南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1 | 河海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62 | 北京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62 | 燕山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4 | 西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5 | 宁波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6 | 福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66 | 扬州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8 | 中国矿业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69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69 | 首都医科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70 | 北京林业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70 | 福建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1 | 上海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71 | 中国政法大学 | 6★ | 世界水平大学 |
| 72 | 南京林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73 | 上海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3 | 西南财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75 | 浙江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5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75 | 首都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7 | 江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8 | 河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9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79 | 陕西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9 | 中国传媒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8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80 | 浙江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1 | 东华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82 | 安徽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3 | 南京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3 | 南方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4 | 贵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4 | 武汉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6 | 山西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6 | 深圳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8 | 云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89 | 河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0 | 齐鲁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1 | 河南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1 | 广东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3 | 中央财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94 | 福建农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5 | 东北财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96 | 东北林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7 | 东北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8 | 辽宁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9 | 山东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99 | 天津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0 | 黑龙江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1 | 长安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1 | 中国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2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2 | 昆明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2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04 | 湘潭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4 | 南京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5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5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06 | 湖南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6 | 中国药科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07 | 西安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7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08 | 华北电力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8 | 北京语言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09 | 浙江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09 | 西北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0 | 太原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1 | 江西财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11 | 北京体育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12 | 四川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2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12 | 重庆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3 | 华侨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3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14 | 河北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4 | 河北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4 | 河南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4 | 外交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15 | 西南石油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6 | 浙江工商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6 | 山东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广西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广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内蒙古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安徽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7 | 天津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0 | 长沙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1 | 山东财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1 | 广州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1 | 江西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1 | 山西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2 | 南京邮电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2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4 | 山东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6 | 华东政法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7 | 长江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7 | 中央戏剧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28 | 大连海事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8 | 湖北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8 | 三峡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8 | 云南民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28 | 北京电影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28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32 | 天津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2 | 中南民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32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2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32 | 上海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4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5 | 青岛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6 | 汕头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37 | 武汉纺织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7 | 河北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7 | 西南政法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38 | 江西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8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据榜单显示,一共有150所高校上榜!北京协和医学院全国排名第32名,位列校友会2024中国非985工程大学排名第一;北京科技大学第2,武汉理工大学第3。
NO.1、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专业的天花板院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还有一个更为霸气的名字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不要看坐落在长安街新天地北边的那个小小的土地上的几座老楼,没有豪气的大厦,也没有宽阔的操场,但是它的科研与教学的能力却能够达到国内的巅峰,世界的前列。

另外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中国医学科学院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优势互补。
北京协和医学院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5个分所)、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6所学院、1个研究生院。院校拥有一大批在医药卫生领域内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教授。
此外,协和医学院进入“985”和“211”工程建设行列,是财政部六所“小规模特色高校”试点高校之一。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上同时兼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签章。
NO.2、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位于北京市,简称“北科大”,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2017年入选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资源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物联网工程
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钢铁冶金、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科学技术史、机械设计及理论、热能工程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第二轮双一流建学科: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NO.3、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本科专业101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