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已完成,以下为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最新整理的北京工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结果,以及完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名单,欢迎参考!

北京工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部分):
北京工业大学第五轮评估目前已知有5个学科上榜,分别为:A类学科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A-类学科4个(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光学工程)。
| 序号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第五轮) | 
|---|---|---|---|
| 1 | 北京工业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 2 | 北京工业大学 | 软件工程 | A- | 
| 3 | 北京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4 | 北京工业大学 | 土木工程 | A- | 
| 5 | 北京工业大学 | 光学工程 | A- | 
注:此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由北京工业大学官网透露,并不是完整结果,待教育部正式公开后,本文会第一时间发布,敬请随时关注!
北京工业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北京工业大学第四轮评估一共有25个学科上榜,其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学科有:A类学科1个(土木工程);A-类学科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
| 序号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第四轮) | 
|---|---|---|---|
| 1 | 北京工业大学 | 土木工程 | A | 
| 2 | 北京工业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 3 | 北京工业大学 | 统计学 | B+ | 
| 4 | 北京工业大学 | 机械工程 | B+ | 
| 5 | 北京工业大学 | 光学工程 | B+ | 
| 6 | 北京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7 | 北京工业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 8 | 北京工业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 9 | 北京工业大学 | 软件工程 | B+ | 
| 10 | 北京工业大学 | 数学 | B | 
| 11 | 北京工业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B | 
| 12 | 北京工业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B | 
| 13 | 北京工业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B | 
| 14 | 北京工业大学 | 物理学 | B- | 
| 15 | 北京工业大学 | 力学 | B- | 
| 16 | 北京工业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B- | 
| 17 | 北京工业大学 | 建筑学 | B- | 
| 18 | 北京工业大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B- | 
| 19 | 北京工业大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C+ | 
| 20 | 北京工业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 21 | 北京工业大学 | 教育学 | C | 
| 22 | 北京工业大学 | 城乡规划学 | C | 
| 23 | 北京工业大学 | 设计学 | C | 
| 24 | 北京工业大学 | 生物学 | C- | 
| 25 | 北京工业大学 | 水利工程 | C- | 
北京工业大学简介: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是 |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市政府 | 
| 创建时间 | 1960年 | 博士点数量 | 20 | 
| 硕士点数量 | 33 | 学校类型 | 理工 | 
| 所在城市 | 北京 朝阳区 | 办学层次 | 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学校于2017年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顺利通过首轮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0个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设置25个院(系、部);开设本科专业72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含1个自设交叉学科),19个专业学位类别;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其中,出站91人、进站91人、在站334人。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种。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