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新高考历史类66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663分、664分、665分、666分、667分的云南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云南高考66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云南历史类考生66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复旦大学(公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办)、浙江大学(公办)、上海交通大学(公办)、南京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云南历史类66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4所)
以下为2024年云南新高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6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6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复旦大学 | 665 / 62 | 本一 | 公办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663 / 71 | 本一 | 公办 |
3 | 浙江大学 | 662 / 78 | 本一 | 公办 |
4 | 上海交通大学 | 660 / 93 | 本一 | 公办 |
5 | 南京大学 | 659 / 98 | 本一 | 公办 |
6 | 浙江大学(民族班) | 656 / 129 | 本一 | 公办 |
7 | 武汉大学 | 653 / 162 | 本一 | 公办 |
8 | 北京师范大学 | 652 / 177 | 本一 | 公办 |
9 | 南开大学 | 647 / 266 | 本一 | 公办 |
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46 / 285 | 本一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云南历史类66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历来人才荟萃、名家云集。全国高等教育领域仅有的两位“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均出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校有2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47人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有132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50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6人入选国家重大青年人才工程。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56人,其中教授801人,副教授751人。
2、武汉大学
学校简介 首页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学校面向全球,开放交融。坚持党管外事原则,坚持服务外交大局,坚持世界一流愿景,持续深化“UPS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全域全方位的全球北航工作格局。拓展和深化与国际著名高等学校、一流研究机构、知名跨国公司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与全球20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公司及国际组织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发起成立及加入了“欧洲顶尖工科大学联盟(T.I.M.E.)”“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国际宇航联合会”等13个国际大学联盟及学术组织。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联合创办中法工程师学院,历经18年发展,被誉为“中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典范”。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悉心指导和浙江省全力支持下,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共建中法航空学院,扎实推进中法航空研究院建设,积极探索高水平、精英式、本硕贯通的国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范式。成立费尔北京研究院、中法未来城市实验室、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中德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等41个高端国际教育科技合作平台。获批成立1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科研合作成果显现。大力实施“远航计划”,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校际学生交换、海外实习以及国际暑期学校、科技竞赛、文化交流等形式,全力推动我校学生参与国际化培养、丰富海外经历、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学生,国际学生规模、生源质量、培养层次、教育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前列。获批设立了“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