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新高考物理类37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373分、374分、375分、376分、377分的青海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青海高考37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青海物理类考生37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青海民族大学(公办)、青海理工学院(公办)、青海大学(民族预科班)(公办)、青海师范大学(民族预科班)(公办)、青海民族大学(民族预科班)(公办)、重庆医科大学(公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办)、沈阳师范大学(公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公办)、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青海物理类37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74所)
以下为2024年青海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7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37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青海民族大学 | 359 / 15100 | 本一 | 公办 |
2 | 青海理工学院 | 358 / 15256 | 本一 | 公办 |
3 | 青海大学(民族预科班) | 354 / 15866 | 本一 | 公办 |
4 |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预科班) | 353 / 16023 | 本一 | 公办 |
5 |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预科班) | 350 / 16474 | 本一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重庆医科大学 | 378 / 12339 | 本一 | 公办 |
2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378 / 12339 | 本一 | 公办 |
3 | 沈阳师范大学 | 378 / 12339 | 本一 | 公办 |
4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378 / 12339 | 本一 | 公办 |
5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 378 / 12339 | 本一 | 公办 |
6 | 华北理工大学 | 377 / 12469 | 本一 | 公办 |
7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377 / 12469 | 本一 | 公办 |
8 | 浙江师范大学 | 374 / 12884 | 本一 | 公办 |
9 | 华侨大学 | 373 / 13034 | 本一 | 公办 |
10 | 温州医科大学 | 371 / 13333 | 本一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7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青海物理类37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5年成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教育或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英国莱斯特大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国际名校;与英国莱斯特大学联合办有我国西部地区唯一获批的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与复旦大学、西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长学制医学生的联合培养。
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最具汽车特色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院校,是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入选高校、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批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集团共建高校、湖北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入选高校、湖北省“园林式校园”“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校园”。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连续多年居省属高校前列。迄今为止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2万多名专业人才,一批批校友成长为汽车行业的技术管理骨干、领军人物和高管,学校被誉为“卓越汽车工程师的摇篮”。
3、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围绕“立足东营,融入山东,面向全国,对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行业需求,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成一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牢记使命、培根铸魂,担当尽责、主动作为,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为解决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领域工艺设计、应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东营市、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