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新高考物理类40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398分、399分、400分、401分、402分的山西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山西高考40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山西物理类考生40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山西晋中理工学院(民办)、山西工商学院(民办)、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民办)、运城职业技术大学(民办)、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民办)、浙江树人学院(民办)、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民办)、南昌交通学院(民办)、浙江万里学院(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山西物理类40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84所)
以下为2024年山西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0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40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 396 / 18043 | 本二C | 民办 |
2 | 山西工商学院 | 393 / 19829 | 本二C | 民办 |
3 |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 392 / 20383 | 本二C | 民办 |
4 |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 388 / 22746 | 本二C | 民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 403 / 13762 | 本二C | 民办 |
2 | 浙江树人学院 | 403 / 13762 | 本二C | 民办 |
3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 403 / 13762 | 本二C | 民办 |
4 | 南昌交通学院 | 403 / 13762 | 本二C | 民办 |
5 | 浙江万里学院 | 402 / 14394 | 本二C | 公办 |
6 |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 401 / 15006 | 本二C | 民办 |
7 | 四川工商学院 | 401 / 15006 | 本二C | 民办 |
8 | 成都外国语学院 | 398 / 16807 | 本二C | 民办 |
9 |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 397 / 17394 | 本二C | 民办 |
10 | 沈阳医学院 | 396 / 18043 | 专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8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山西物理类40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工商学院创办于1986年,2004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西工商职业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山西省第一所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2年获批为山西省首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
办学以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秉承“兢兢业业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恪守“诚信、奉献、拼搏、争先”的校训,践行“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拓荒牛、友善宽容敬业奉献的孺子牛、勤奋自信争先创新的领墒牛”的“工商”精神,创新培养模式、凝练办学特色,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2、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设北格、黄陵和太谷三个校区,北格校区为主校区,位于龙城太原滨河之东的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现代产业园、毗邻山西省综改区中小企业产业园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5人,专任教师696人、外聘教师228人,其中专任高级职称教师12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573人;有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 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专家1人;有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山西省高校“师德楷模”6人、立德树人“好老师”1人、山西省教科文卫系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五一巾帼标兵1人、“创响山西”十大创业人物2人。
3、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是一所具有74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经历过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被教育专家誉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服务型的办学追求、创业型的办学特色、国际化的办学特征,恪守“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弘扬“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万里精神和“自强不息、恒志笃行”的校训传统,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势,以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目标,着力形成以产科教融合、校政企协同、国际化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四轮驱动”的办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