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新高考历史类34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343分、344分、345分、346分、347分的青海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青海高考34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青海历史类考生34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公办)、青海民族大学(蒙汉双语授课)(公办)、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公办)、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办)、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公办)、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民办)、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青海历史类34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04所)
以下为2024年青海新高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4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34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 | 345 / 9546 | 专科 | 公办 |
2 | 青海民族大学(蒙汉双语授课) | 344 / 9617 | 本一 | 公办 |
3 |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321 / 11398 | 专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 348 / 9316 | 专科 | 公办 |
2 |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347 / 9395 | 专科 | 公办 |
3 |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 347 / 9395 | 专科 | 公办 |
4 |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347 / 9395 | 专科 | 民办 |
5 |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 346 / 9472 | 专科 | 公办 |
6 | 温州商学院 | 344 / 9617 | 专科 | 民办 |
7 |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 342 / 9765 | 专科 | 公办 |
8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 341 / 9843 | 专科 | 公办 |
9 | 西安邮电大学(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 | 340 / 9922 | 本一 | 公办 |
10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340 / 9922 | 专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0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青海历史类34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2014年1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成立结束了海东市没有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
招生就业:学院面向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四川、云南等地区招生,现有高职学生4000多人、中职学生1500多人、电大学生1200多人,近三年来,我院为社会各界输送了6000多名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4.5%。
2、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锦州师专)位于渤海之滨、交通发达的辽西中心城市——锦州。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注册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近年来,学校多次受到上级党、政部门的奖励与表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被辽宁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平安校园”;被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授予“毕业生就业创新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六年在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片段教学竞赛中荣获特等奖;连续两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多次在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个项目中获得一等奖。
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4年5月,教育部批准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是全国1500多所高职院校中仅有的28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之一,首批开设工艺美术、物联网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技术、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应用化工技术6个本科专业。
学校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河北省唐山市高级技校和唐山职工大学陶瓷分校。4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需求和发展的观点看职教,以顽强和创新的精神办职教”的办学理念,秉承“负重奋进、执着创新”的办学精神,坚持“植根曹妃甸、服务新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办学定位,相继整合兼并托管15个企业及学校,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贴近区域、开放办学”的特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