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新高考历史类52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523分、524分、525分、526分、527分的陕西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陕西高考52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陕西历史类考生52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西安财经大学(国家专项)(公办)、西北政法大学(国家专项)(公办)、西北政法大学(公办)、西北政法大学(地方专项)(公办)、延安大学(国家专项)(公办)、西南交通大学(国家专项)(公办)、南京工业大学(公办)、东北林业大学(公办)、新疆大学(公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专项)(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陕西历史类52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93所)
以下为2024年陕西新高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2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2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西安财经大学(国家专项) | 527 / 5919 | 本一 | 公办 |
2 |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专项) | 523 / 6555 | 本一 | 公办 |
3 | 西北政法大学 | 520 / 6960 | 本一 | 公办 |
4 | 西北政法大学(地方专项) | 517 / 7580 | 本一 | 公办 |
5 | 延安大学(国家专项) | 516 / 7743 | 本一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专项) | 528 / 5859 | 本一 | 公办 |
2 | 南京工业大学 | 528 / 5827 | 本一 | 公办 |
3 | 东北林业大学 | 528 / 5805 | 本一 | 公办 |
4 | 新疆大学 | 528 / 5808 | 本一 | 公办 |
5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专项) | 526 / 6061 | 本一 | 公办 |
6 | 北京电影学院 | 526 / 6156 | 本一 | 公办 |
7 | 湖北大学 | 525 / 6231 | 本一 | 公办 |
8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523 / 6497 | 本一 | 公办 |
9 | 中国民航大学 | 521 / 6867 | 本一 | 公办 |
10 | 广东工业大学 | 520 / 6965 | 本一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93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陕西历史类52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西安财经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及1954年创建的国家统计局西安统计学校、1960年创建的陕西财政学校、1978年成立的西安基础大学。而后几经变迁,四校分别更名为陕西商业专科学校、西安统计学院、陕西财政专科学校、陕西工商学院。1996年7月,陕西商业专科学校、陕西财政专科学校、陕西工商学院合并为陕西经贸学院。2001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8年11月3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学校现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4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雁塔、翠华校区毗邻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长安校区位于秦岭北麓的神禾原上,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现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金融、应用统计、会计、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新闻与传播、税务、审计、法律、国际中文教育、电子信息、公共管理等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统计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优势学科和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1个省级特色学科,统计学被陕西省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名牌专业。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34门,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11个,获批“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3项。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8800余名,留学生28名。
2、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余年来,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在读生3855人,其中本科生2571人。全校在编教职工共计608人(其中专任教师414人),外返聘教师103人。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及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及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锋、长城学者等人才百余人次。此外,学校有多位教授在国内外重要电影(电视)节担任主席、评委,在国内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的教师数量众多。
3、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九秩春秋,筚路蓝缕,六易校址,八更校名,薪火相传文脉不息,师范教育底蕴深厚。1984年,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开始由单一的师范类院校转型步入综合性大学发展阶段。2013年起,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