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莆田学院在安徽招生吗?今年莆田学院在安徽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莆田学院各专业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莆田学院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安徽招生的!2024年莆田学院在安徽一共招生23个专业,共计划录取76人。
一、莆田学院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
1、历史类:财务管理(计划数2人)、会计学(计划数2人)、市场营销(计划数2人)、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数3人)、旅游管理(计划数3人)等一共6个专业,共计划招收15人。
2、物理类:工程管理(计划数4人)、工程造价(计划数4人)、公共事业管理(计划数3人)、电子信息工程(计划数2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划数2人)等一共18个专业,共计划招收61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莆田学院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莆田学院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选科 |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程管理 | 4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程造价 | 4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公共事业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以培养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人才为主)(前2.5年莆田学院,如达到条件,后1.5年视情况可前往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学习) | 3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子信息工程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机器人工程 | 3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软件工程 | 4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物联网工程 | 3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应用化学 | 4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6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环境工程 | 4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4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生物技术 | 4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土木工程 | 4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护理学(男女兼招) | 4 | 生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财务管理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会计学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市场营销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人力资源管理 | 3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旅游管理 | 3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公共事业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以培养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人才为主)(前2.5年莆田学院,如达到条件,后1.5年视情况可前往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学习) | 3 | 不限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莆田学院简介
莆田学院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著名侨乡——莆田市,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管理体制。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2万人,硕士研究生80人。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3年顺利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年10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入选福建省A类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同时获批3个省级主干学科。学校获评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平安校园,福建省花园式单位。
研究生教育:现有新闻与传播、机械、资源与环境等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年首次招生录取80人,研究生导师403人,与企事业单位共建优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1个。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362 名,现有在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244 人,已经毕业118人。建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等完善奖助体系。“十四五”时期提出要加快建成规模结构合理,体制机制完善,培养质量过硬,产教融合深入,服务支撑能力坚实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通过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产教融合和科研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