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沈阳工业大学在安徽招生吗?今年沈阳工业大学在安徽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沈阳工业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沈阳工业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安徽招生的!2024年沈阳工业大学在安徽一共招生24个专业,共计划录取74人。
一、沈阳工业大学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
物理类:工业工程(计划数2人)、会计学(计划数3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划数5人)、电子信息工程(计划数2人)、自动化(计划数2人)等一共24个专业,共计划招收74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沈阳工业大学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沈阳工业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选科 |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业工程 | 2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会计学 | 3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子信息工程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自动化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土木工程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金属材料工程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应用物理学(色盲者不能报考)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业智能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辽阳分校)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辽阳分校)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能源与动力工程(辽阳分校) | 3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辽阳分校;色盲、色弱者不能报考) | 5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油气储运工程(辽阳分校;色盲者不能报考) | 5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辽阳分校;色盲、色弱者不能报考)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化学工程与工艺(辽阳分校;色盲、色弱者不能报考) | 8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辽阳分校;色盲、色弱者不能报考) | 8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应用化学(辽阳分校;色盲、色弱者不能报考) | 6 | 化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沈阳工业大学简介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术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学校始建于1949年,1958年升格为沈阳机电学院,1985年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1998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2019年在“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全省冲击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始终与辽宁老工业基地血脉相依,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同向同行,是“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建设者、见证者。
科技创新能力强劲。形成了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建有教育部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6个,沈阳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11个,特种电机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平台63个。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诞生了4项中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分别是中国第一台稀土永磁电机、中国第一台异型螺杆加工数控铣床、中国第一套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中国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学校确定了“校地融合、校企融合、军民融合、国际合作”的科技发展战略,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0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9项,牵头组建了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等5个校企联盟,创办了辽宁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蓝金环保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中国制造2025(沈阳)研究院、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引导科技人员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放到国家战略和辽宁振兴关键领域,签订“五技”合同1420项,合同额达8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