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师范大学在河南招生吗?今年安徽师范大学在河南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安徽师范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河南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安徽师范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河南招生的!2024年安徽师范大学在河南一共招生33个专业,共计划录取75人。
一、安徽师范大学2024年在河南招生计划
1、理科:经济学(计划数2人)、数字经济(计划数2人)、金融工程(计划数2人)、法学(计划数2人)、社会工作(计划数2人)等一共22个专业,共计划招收45人。
2、文科:法学(计划数2人)、社会工作(计划数2人)、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数2人)、教育学(计划数2人)、学前教育(计划数2人)等一共15个专业,共计划招收30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安徽师范大学在河南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安徽师范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经济学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数字经济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金融工程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法学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社会工作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地理科学(师范) | 3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地理信息科学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生物科学(师范)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生物技术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统计学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人工智能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软件工程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物联网工程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网络空间安全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生物制药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会计学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财务管理 | 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土地资源管理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法学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社会工作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教育学(师范)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学前教育(师范)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汉语国际教育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秘书学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新闻学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广告学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网络与新媒体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人力资源管理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土地资源管理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供应链管理 | 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旅游管理 | 2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安徽师范大学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唯一)、全国首批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重点智库1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线下课程14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双语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